调查丨上门代厨火了 业内人士:能否产业化尚不明朗
图:某社交平台发布的上门代厨价格
海报新闻记者 于明效 上海报道
近日,“上门代厨”成了热词。在几个社交APP上输入关键词,便可以检索到大批上门代厨从业者,70后、80后、90后均有,不乏高学历者,甚至海归硕士也在其中。记者随机采访上海数名从业者,基本以兼职为主,希望有稳定职业者占大多数。
【资料图】
一位从事家政行业管理多年的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来看,该行业确实激活部分劳动力和服务力市场,但能否产业化,还有待商榷,零散、灵活的参与方式,会埋下诸多纠纷隐患。因此律师建议,只有介入行政管理、出台相应办法、规范市场行为,才能使行业蓬勃发展。
见习金融分析师:
特殊阶段增加收入 不会做“上门厨师”太久
90后黑龙江姑娘刘敏,今年3月份初到上海,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某金融机构做见习分析师,尚未正式入职。“还没入职,薪资待遇还不是很高,空闲也较多,所以考虑找一份兼职做,但多数兼职又受时间限制,所以就选择了上门代厨这个职业,时间管理相对自由。”刘敏对记者讲述。
第一次上门比较紧张,户主是一对外企上班的小夫妻,点的88元套餐,4个菜,户主自备食材。刘敏精心准备了一番,围裙、鞋套、卫生帽等一应俱全。在上门之前已经沟通交流,将对方口味等等做了一个大致了解,但实际操作仍不免有些紧张感。
“西兰花、麻婆豆腐、虾仁鸡蛋、姜汁藕片,这几个菜当然是难不倒我,之前在老家也经常有朋友们来吃饭,都是我亲自下厨。但毕竟是第一次上门,一个主场一个客场,心理上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原本40分钟就能搞定的事,做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刘敏声称,就当试试水积累经验。
事实证明,小夫妻品尝的津津有味,也为刘敏后来想继续做下去增加了不少信心。价格都是参照某APP上面定的,88元1—4个菜,108元4—6个菜,6—10个菜168元;5公里之内不收取交通费,大于5公里交通费20元起;提前3小时预约接单;若对方需要洗碗,再加20元。
图:某社交平台发布的上门代厨价格
但由于时间及安全关系,刘敏接单都会选择就近区域。“考虑时间,也考虑安全因素,太远一般不会接。目前来看,周末比较稳定,没有特殊情况会每天接两单,工作日则相对接单较少。”刘敏介绍,毕竟只是兼职,因此每个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怕父母担心,“上门厨师”的事并未让他们知道。
刘敏直言,不会做“上门厨师”太久,等到入职以后薪金待遇会有很大提升,届时工作也会忙起来,因此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用到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上,“生活、工作、学习、安全等各方面都要考虑,虽然眼前来看该行业确实很自由,但毕竟属于单打独斗状态,很难保障,不确定因素还是存在很多的。”
海归硕士:
行业属短暂的市场需求 倾向于入职稳定工作
95后海归王彤彤,文艺学硕士,自诩为“中西合璧私房菜小能手”,目前仍处于择业状态,她之所以选择加入上门做饭大军,理由是“喜欢烧菜”。王彤彤籍贯江苏常州,现全家定居上海普陀,母亲是山东人,用她自己的话说,“从小在南北菜系较量中长大”。后国外留学,于是对西餐也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手里拿着好几个offer,但还没有最终确定合适的单位,从小独立惯了的王彤彤目前自己租住在浦东新区一幢公寓楼,仅房租每个月就要4500元,加日常水电费将近5000元。“但总不能问父母要钱吧,所以就想着临时找份工作先谋生,边寻找、等待机会。”王彤彤说。
前后做过N个兼职的王彤彤最终选择“上门厨师”,对于她来说,“工作既随意又舒心”。平日里有模有样的烧几样“硬菜”、DIY个糕点等等,经常炫在朋友圈中,获得点赞量满满,加之定居上海的优势,对地方菜品比较熟悉,上门代厨自然能轻车熟路的驾驭。
“每天至少得接两单吧,多数都是88元的标准,烧几个简单的菜品。偶尔也会遇到生日宴或者朋友聚会的这种,得做8到10个菜品,大概在两百左右,因为红烧肉、清蒸鱼等等菜品比较耗时间,所以通常要忙活3个小时。还好,月收入保底6000—8000吧,房租生活、费用足够。”王彤彤声称,比较轻松。
不过,王彤彤表示,还是希望尽快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毕竟苦心求学这么多年,希望自己的专业能力找个地方释放和拓展。“(上门做饭)只是眼下打发时间和保障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已,我不会在这上面有太多发展。怎么说呢,最终我还会回归到主业上。”
而对于这个行业,王彤彤坦言并不是十分看好。“在我个人看来,或许这只是短暂的市场需求。站在从业者的角度,多数都是临时解决营收问题,还是会稳中求胜;站在需求者的角度,总不能天天雇人做饭,也就是应急或者偶尔打打牙祭而已,成家了,总要回归到柴米油盐上。”
平台主播:
收入尚可会坚持做 但做成事业有难度
男主播米米(化名),做过厨师、送过外卖、做过吃播,后来一个小聚会,因为要去虹桥站接朋友时间紧迫,已经买好食材的他,临时从某社交平台上花200元找了一位“上门厨师”。菜品是完成了,按时按量烧完,但对于厨师出身的米米来说,总感觉美中不足,没有烧出他“想要的味道”。
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上门代厨,既能赚钱又不耽误主播,一举两得。因而,米米“上门厨师”之路走的算是比较顺畅,有厨师功底,相对来说要的价格也比较高,“不管从卖相上还是口感上,基本能满足家庭宴会标准。但毕竟跟酒店还是有些差异,因为设备、配料等等家庭中没那么全。”
从网上见到北京、深圳、武汉包括上海等地上门代厨者以团队或者公司形式出现,米米也有组建团队的想法。“自由习惯了,在下一个风口出现之前,我还是会坚持做这个。想组建队伍,拓宽业务范围,不过目前管理经验、运作模式等等还没有成熟的想法,先跟别人学习一下再说。”
米米介绍,他从2021年底就开始介入这个行业,做的比较顺手,上门做饭加主播的营收额度算是比较不错,四五月份尤其可观。但上海疫情期间,业务受到很大冲击,“基本上没有任何营收,客户也都丢失了。有不少客户加了微信,社区发完菜不会烧的,就从微信上问我,给他们写好步骤自己做。”
上海烟火气回归后,米米的单也不如之前稳定,他笑称“很多人两个月期间都变成了厨子”。“陆陆续续的有单,但相较之前少了许多。如果从收入方面说,那确实不算很低,但如果想做成事业,恐怕还有些难度。毕竟都是小散户,不像家政那样已经有成熟的管理办法和体系了。”
被访受众者:
会逐渐学厨艺 无平台监管很难保障纠纷
家住浦东新区的董明(化名)夫妇属于典型的新上海人,夫妻俩都在药企做科研工作,2021年双双落户张江。董明向记者表示,自己与妻子很少做饭,平时基本上都是“单位吃食堂、在家叫外卖”,很少动烟火。“实话说,我俩都不太会做饭,除了煮个水饺煮个面,厨房就算个摆设。”
今年国庆期间,妻子过生日,约好几位同学、同时到家吃饭,便备好食材,从某社交平台上联系一位“上门厨师”,八菜一汤168元加工费。见上门的小伙子忙活半个下午很辛苦,直接转给对方200元。但对于饭菜的口味等,董明表示不太能接受。
“购买食材200多,加工费200。实际做出来跟图片有很大出入,另外,口味也没有介绍的那么好。我跟妻子是河北人,来的同学也都是北方人,口味略微偏重。也跟上门的厨师小伙子沟通过,但菜品还是不怎么合口。”董明讲述,“所以,抽空也想尝试着自己做,以后过日子也不能总叫外卖、总找代厨。”
董明表示,找代厨上门只能算“应急之用”。首先,担心的是卫生健康问题,虽然有核酸检测证明,但对方是否有其他身体疾病很难界定。其次,与厨师之间的对接只是在社交平台上一对一,并没有类似于家政、购物等平台的约束和监督力,因此出现纠纷很难保障处理。第三,安全问题也异常重要。
“上门做饭,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觉得经济实惠,干净卫生,又非常便利,但也存在法律风险。”对此,山东诚公(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垒垒表示,其中包括食品安全风险—服务者健康有“问题”、食品安全风险—服务者提供食材不“安全”和法律赔偿风险—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出现纠纷。
王垒垒表示,现在“上门代厨”人员庞杂,如果有上门人员有健康隐患,可能引起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问题。同时,“上门代厨”人员发生安全问题,如认定双方为“雇佣关系”,消费者需要承担一定赔偿责任,如认定双方为“承揽关系”,消费者可能不需要承担责任。
王垒垒建议,消费者在需要服务时最好在正规平台选择有相应资质及健康证明的公司,应当查看“上门代厨”人员的健康证、厨师证、身份证等证件,可以自行购买好食材或要求“上门代厨”人员到正规超市购买食材,与平台签订合同,约定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政业内人士:
算是一种体验式服务 发展存在很大瓶颈
数据显示,2021年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已增至10149亿元,进入万亿级市场行列,与2015年相比增长近四倍,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890亿元。而上门代厨行业的出现,会不会对家政行业造成冲击?一位从事家政行业的管理者钟田(化名)表示,上门代厨目前发展还存在很大瓶颈。
钟田分析,该行业需求量与需求人群存在很大局限性,严格来讲上门代厨服务并非刚需,基本生活的话,外卖、苍蝇馆等就可解决,受众群体就是少量的家庭宴会,但这种宴会并非天天都会有;而一般家庭来讲,久而久之小夫妻也都逐渐学会烧菜烧饭。因此,这种消费特性就决定了它的市场体量。
另外,钟田表示,诸如煮饭阿姨、住家保姆等分类,已经在家政行业中细化很多年,完善的管理体系、健全的保护机制等等都较成熟,相对来讲,“上门代厨”行业算是一种体验式服务,不管从价位上还是从保障上,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上门代厨”真正产业化运作,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与沉淀。
上海某知名家政企业工作人员陈萍表达了自己看法,70后、80后的人员,更多的会倾向于稳定,90后的人员,做“上门代厨”无非只是过渡,所以很难定位这个行业的前景。“对于学历、技能相对较低人群来说,做这个能拿高薪,可能乐在其中。但是高学历年轻人去做,就有些过于拘泥和屈才。”
律师说法:
亟待形成完善保障体系 明确双方权责
11月23日,针对采访中服务者与受众者提到的相关纠纷问题,记者采访多位律师。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杜翔宇:
“上门做饭”作为一种新生的职业,其实是家政服务行业的一种细化,是应市场要求而生的,解决了年轻人不会做饭或者没有时间做饭的问题,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带来了便利。但是“上门做饭”在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从受众者,从业者,家政业角度,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从业者劳动保护角度进行分析。作为从业者有两种从业形式,分别受我国劳动法和民法典的规范。一是作为劳动者同家政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接受公司安排进行作业,收入由公司支付。作为劳动者在从业过程中,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注意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能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二是作为自由职业者,自主选择客户进行上门服务。作为自由职业者和客户形成雇佣关系,没有完善的保障体系,若产生纠纷需要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费时费力。
其次,从受众者角度进行分析。建议优先选择规范的企业进行合作,该类企业员工健康以及营业资质有保证,且在食材采购以及加工过程中能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即使出现问题也有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若选择个人从业者“上门做饭”,很难保证其有相关资质,一旦出现问题或造成损失,个人从业者可能没有赔偿能力,雇主可能需要承担风险,且在雇佣关系中,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
最后,从家政业角度进行分析。作为家政业企业在把握新兴市场的同时,也要设置相应的“门槛”,最受相关法律规定,不但要保证员工进行统一的食品安全以岗前安全培训,还要注意劳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并为员工足额缴纳保险,保证员工能够安全生产作业。
杜翔宇律师建议,“上门做饭”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作为一个新生行业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等行政机关进行管理,出台相应的办法,规范市场行为,才能使行业蓬勃发展。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董璘琳:
“上门代厨”是服务提供者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做饭服务,由客户支付报酬的活动,其本质上在客户与从业者之间形成一个承揽合同。该种方式一般采用一对一接单模式,对供需两方都具有灵活便利的优势。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最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客户忽略的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众所周知,提供餐饮服务需要获得行政许可之后才能进行。虽然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中,“上门代厨”活动中的“大厨”还不能完全视为《食品安全法》意义上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但是这种社会化服务已具备了“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某些要素,因此在监管上应在一定程度上参照《食品安全法》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要求,保证从业人员的自身健康状况以及掌握餐饮过程控制的基础知识,要求“大厨”进行上岗前的体检、进行食品基础培训是“上门代厨”,以此杜绝食品安全后顾之忧,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第二,“上门代厨”服务中,“菜烧得好不好”或将是供需双方争议的重要焦点。相对于众口难调的主观认知,行业发展更需要的是可衡量的客观服务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既有利于维护供需双方权利,也有利于让这项新兴家政服务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第三,引导和鼓励将“上门代厨”服务员纳入中介公司或互联网服务平台的业务范围,由中介公司或平台向客户提供书面协议或平台电子协议,以明确双方权责;鼓励中介公司和服务平台购买商业保险,因提供服务导致客户或“大厨”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可由保险公司理赔。
警方提示:
服务安全不容忽视 谨防诈骗、偷盗等问题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公安分局桃浦派出所民警瞿赟豪表示,近期,国内类似“上门做饭”等服务突然火爆,许多市民因受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对该行业的出现大多抱着“可以一试”的心理,但在为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相关服务安全不容忽视。因此,给广大市民朋友作出提示。
首先,安全性问题需要特别重视,由于上门服务涉及到隐私、人生等诸多安全性问题,建议市民通过相关正规平台预约信得过的“上门厨师”,并对做饭全过程进行监督,谨防诈骗、偷盗、食品安全等严重问题的发生。
其次,沟通交流格外重要,由于“上门厨师”是个人行为,约定时问和服务内容全凭雇佣双方私下沟通,一旦出现爽约、口味不佳或者损坏厨具等意外情况,极有可能产生矛盾纠纷,对此建议从业者务必与市民做好沟通交流,上门前就各项事宜达成充分共识,才会避免消费时发生纠纷。
关键词: 调查丨上门代厨火了 业内人士能否产业化尚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