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头条丨理财产品热度降低,银保产品成“香饽饽”,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定收益仍需保持理性

近段时间,部分市民反馈,银行理财经理对理财产品的推荐热情降低,逐渐“佛系”,转而将银保产品作为主推。告别了刚性兑付,全面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产品正面临多重挑战,投资者也在不断调整投资策略,力图寻求长期稳定的收益,此时的银保产品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

理财产品逐渐“佛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去银行咨询,想买一款能保本并且收益还不错的理财产品,银行客户经理主动向我推荐了保险产品。”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朱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考虑到自己追求稳定和保本,客户经理便推荐了增额终身寿险。

极目新闻记者走访武汉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目前银行理财经理对理财产品的推荐程度的确不及以前,反而会更主动地营销银保产品。

“今年的保险产品比之前的确好卖一些,存款利息不高,理财产品也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很多客户会把一部分资金投资中长期的保险。”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部分银保产品形态较为简单,客户接受度高,产品性质兼具收益与保障功能,销售相对较好。

谈及银行理财产品热度降低,而银保产品成为主推的现象,诺亚财富武汉片区高级产品经理文静表示,在以前,银行理财经理销售理财产品的利润较高,但是现在随着利率下行,同时固定收益的非标理财产品自《资管新规》出台后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理财产品对于银行的利润空间几乎没有了,所以银行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利润较高的贷款和银保业务上。

“现在整个二级市场不景气,导致银行的基金产品销售更难了,银保产品也是一个重要利润来源。同时,为了对投资者负责,在不看好二级市场的时候,银行的理财经理也愿意销售确定性更高的银保产品。”文静如是说。

投资者主动购买银保产品

“银行理财收益比以前减少了,手里有钱想做投资,不知道该买什么,听说有些银保产品的长期收益还不错,我就准备向银行咨询下。”家住武汉市洪山区的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一直主张稳健型的投资,之前主要购买定期储蓄和基金,但目前利率降低,收益不稳定,自己只能转而考虑进行保险投资。

什么是银保产品,为何会吸引不少投资者的关注?文静告诉记者,银保产品其实全称是银行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通常将银行等最容易接触到储户的分支机构,也作为接触客户销售产品的重要阵地。很多常见的保险公司,都有银行渠道专门销售的银保产品,包含的保险种类也覆盖了最常见的几大类保险:重疾险,年金保险,人寿保险,万能险等等。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银行客户经理主要向客户推荐的有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和分红型两全险等储蓄性质较强的保险,尤其是增额终身寿险。虽说是寿险产品,但投资者更在意的是它的理财价值。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具有的资金灵活度高,用途多样的功能,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银保市场绝对主流地位。终身寿险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趸交产品(一次性交清保险费用)销售量前十的产品中,仍以分红险和万能险为主。

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

此前,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警惕增额终身寿险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该风险提示指出,宣传页面所提的保额增长率并不是投资收益率,二者概念差别大,不可混为一谈。

此外,中国精算师协会还表示,增额终身寿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养老、储蓄功能较少。如果保险消费者想要购买保险产品来满足养老、储蓄需求,还是应当选择功能较为匹配,提供生存给付的年金保险或两全保险产品。在销售宣传中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类比理财产品,忽略其保障功能,诱导保险消费者中途退保,不符合该类产品的设计初衷。

对于增额终身寿险“稳赚不赔”的说法,中国精算师协会表示,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保险消费者如果中途退保,可以领取保单的现金价值,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计所交保费,之后才会逐渐超过累计所交保费。据不完全统计,若在投保后第1年退保,将会损失10%-60%的保费;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约在2%-2.5%之间,请保险消费者注意是否与自身预期相符。

“把保险当成存款、把保险当成短期理财,销售人员可能存在的误导和夸大等都是投资者在购买银保产品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陷阱。”文静指出,也有投资者在没有误导和夸大的前提下,仅接触了一家保险公司就购买了,但其实市面上其他保险公司可能存在性价比更高,杠杆率更高,收益更好的同类产品,从而产生后悔。

文静表示,根据统计比较发现,我国居民的保险配置比例和配置金额和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国内居民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后,保险配置的比例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投资者一定要树立理性购买的意识,对投资的产品进行充分了解,金融机构销售人员也需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中立客观的销售理念。

关键词: 理财产品热度降低,银保产品成香饽饽,投资者追求长